本文共 121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软件测试基础
软件测试是评估软件正确性、完整性、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。它涵盖了从功能验证到性能评估的多个维度。
软件的应用场景
软件测试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场景:
- 游戏类应用测试
- 电商平台测试
- 金融类系统测试
- 嵌入式系统测试
软件架构分类
软件架构分为两种主要模式:
B/S架构: - 特点:支持跨平台,客户端维护成本低,响应速度较慢。
- 典型应用:网页应用(如百度、好123)。
C/S架构: - 特点:响应速度快,安全性强,个性化能力强。
- 典型应用:桌面级应用(如QQ、微信)。
两者主要区别包括:
- 标准性:B/S架构更为标准化。
- 效率:C/S架构在数据处理上效率更高。
- 安全性:虽然B/S架构依赖HTTP协议,但其明文传输特性使其安全性较低。
- 升级方式:B/S架构仅需服务器端更新即可完成升级。
- 开发成本:C/S架构由于需要开发客户端应用,其开发成本较高。
测试模型
V模型
- 特点:将测试作为需求分析、系统设计和编码后的阶段。
- 优点:阶段划分明确,便于过程控制。
- 缺点:测试介入较晚,可能导致前期缺陷未能及时发现。
W模型
- 特点:强调测试与开发并行,覆盖需求、功能和设计的测试。
- 优点:提前发现问题,测试效率更高。
- 缺点:对项目文档要求较高,实践中可能存在文档不足的情况。
软件测试流程
确定项目目标。 编写产品说明书。 需求人员撰写需求文档。 需求评审(参与方包括开发、测试和需求)。 开发编写详细设计。 测试编写测试用例。 测试用例评审。 开发进行编码。 测试部署环境进行测试。 进行冒烟测试(核心业务逻辑验证)。 功能测试。 使用禅道等工具记录和跟踪Bug。 开发修改代码。 测试验证修复后的系统。 进行回归测试。 最终通过验收测试上线。 软件测试分类
按技术划分
黑盒测试:无需了解程序内部逻辑,仅通过输入输出验证功能。 白盒测试:基于程序内部逻辑进行测试。 灰盒测试:结合程序外部表现和内部结构进行测试。 按阶段划分
单元测试:验证单个模块功能。 集成测试:将单元测试结果整合成系统测试。 系统测试:全面评估系统功能和性能。 验收测试:以用户为中心的最终测试阶段。 按内容划分
冒烟测试:验证核心业务逻辑。 功能测试:根据需求文档验证系统功能。 界面测试:评估用户界面设计。 回归测试:确保修改代码不影响已有功能。 业务逻辑测试:验证复杂业务流程。 易用性测试:评估用户体验。 性能测试
性能测试:模拟不同负载条件测试系统性能。 压力测试:逐步增加负载,测试系统失效点。 负载测试:确定系统最大承受负载。 并发测试:逐步增加用户数,测试系统并发性能。 兼容性测试
- 浏览器兼容性测试(不同版本、分辨率)。
- 手机型号和分辨率兼容性测试。
其他分类
随机测试:基于经验进行功能和性能抽查。 安全性测试:检验程序、网络和数据库安全性。 Alpha测试:内部环境下的测试。 Beta测试:外部环境下的测试。 转载地址:http://urdwz.baihongyu.com/